跳到主要內容區

系所創新與永續發展之規劃

本系之發展方向朝向培養優秀之「生態保育經營」與「森林資源應用」人才為主要重點,依師資專長及專業領域,將本系特色課程分為「生態保育經營模組」與「森林資源應用模組」,並以此兩模組為本系永續發展之特色規劃。本系因應時代演替,教學方向為符合時代趨勢,達到永續發展之目標,規劃創新課程,樹藝學、攀樹學與環境教育等相關課程。

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已成為永續環境的最重要挑戰,2050 年淨零碳排放(或碳中和)已成為最重要減緩策略;都會近郊農林地的碳排減緩與調適則是區域因應氣候變遷的兩大策略,其中,建構氣候韌性家園則是核心調適策略。本系創新永續發展與社會責任規劃以林業鏈結與生態永續為主軸,涉及三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良好健康與福祉(SDG3)、合宜工作與經濟成長(SDG8),及負責任的消費及生產(SDG12)。

近年來台灣農林地受人類干擾的擴張,人類的生產、生活及生態都需要面對永續各種農林產品原料及環境保育的問題,是所有生活在此塊土地上不可推卸之責任。而森林地退化破損問題多半源自於區域社會倫理價值觀的功利侵蝕。本系希望系所創新與永續發展從最基礎、與在地社區生活最息息相關之農林業與生態環境切入林農社會責任,以混農林業教育課程為未來發展。

混農林業教育課程例如林下作物栽培、林地養蜂、都市林樹藝診斷等,皆是低碳社會責任營造與實踐,可提倡四大執行策略(調查計畫、服務計畫、志工計畫、及協力計畫等),說明如下:

1)調查計畫:農林社區生態盤查、都市林生態系統服務調查、氣候災害潛勢及災害模擬資料。

2)服務計畫:社區減碳及生態景觀服務、社區減災管理服務、舉辦鄰里社區低碳管理、氣候韌性及生態講座。

3)志工計畫:擴大招募跨系環境生態服務志工、組織森保服務社之定期出隊服務、延續校園生態調查守護與復育志工。

  (4)協力計畫:與大陽明山地區、環境生態NGO等在地團體進行協力合作。

瀏覽數: